close

一、台灣數位產業人才市場缺口擴大 

    台灣數位產業蓬勃發展,其發展趨勢及影響層面已觸及全產業應用各面向。若單就台灣數位廣告的成長動能在於2014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其規模已達到161.77億元,相較2013年成長18.3%,推估2015年將持續成長22.8%,總規模預計來到198億元,成長力道強勁。此外,根據人力銀行最新釋出的職缺資料顯示,2015年數位產業相關職缺數量(包括資訊科技、數位內容、電腦軟體等)已佔總體職缺數量約23%,其中又以軟體技術、廣告業務、行銷企劃等職缺需求最高,顯示台灣數位產業對數位相關人才的迫切需求。 

DMA透過痞客邦PIXinsight大數據資料庫觀察民眾對於數位人才就業議題的討論,結果顯示,若以「數位產業、工作求職」關鍵字面向探索議題聲量,可發現光在部落格平台上就有近六千篇討論文章,相關新聞則有八千多則,若再加入社群影響力的評估,一般民眾對於數位人才議題的關注程度不容小覷,也反映出數位人才在這個新產業世代的重要性。 

台灣未來數位人才就在全台各大專院校中,面對每年數十萬名應屆畢業生,台灣數位人才市場卻普遍存在一個較為現實的問題:由於數位產業是一個日新月異,變化極快的新世代產業,學界培育出的數位人才無法即時接軌業界對數位人才的需求,造成業界人才缺口日漸擴大。此現況,短期而言會造成教育資源無法有效集中於即將畢業進入面對產業求職的新鮮人,長期而言則會影響到台灣整體數位產業的永續發展。 

 

二、台灣數位人才培育環境缺乏 

    面對台灣數位產業對人才的積極渴求,反觀台灣教育領域卻對未能給予潛在數位人才即時且對等重視的關注度。透過產業現況觀察,輔以痞客邦PIXinsight大數據資料庫的數據分析結果,本白皮書發現,目前台灣的教育環境,在數位人才在培育議題方面存在許多現實困境,包括數位產業基礎知識不足、數位實務經驗缺乏、學生對於職涯的不確定性、案例與教材無法跟上產業變化等面向。

 

1.產業基礎知識不足:

    數位匯流已是全球趨勢,各國在發展基礎建設及規劃產業策略時,完善的網路建設及數位化思維模式已被列為是基礎建設的一環,更遑論是人才必備的基本特質。然而觀察台灣各大專院校的通識課程規劃,可發現現階段學院的通識教育仍舊以人文、社會、自然及藝術領域為主要授課方向,缺乏數位領域相關資源及教程的挹注,即使有開設數位領域相關課程,也大多散見於不同學門領域中。通識性教育的缺乏,使得台灣學生對於數位領域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社群工具、網路活動及線上購物等較為應用層次上的理解,對於數位產業的成長動能、前瞻性技術的掌握以及及創新服務技術應用整合的商業模式等知識較為缺乏。 

 

    在市場國際化、競爭全球化的趨勢下,能否具備市場敏銳度儼然成為是能否晉身成為國際級人才的重要關鍵技能之一,而這點又與數位趨勢的洞察敏銳度息息相關。以痞客邦定期發表的《痞客邦關鍵報告》為例,透過關鍵報告可瞭解到,台灣民眾的網路瀏覽行為已逐漸從桌機瀏覽轉向手機瀏覽,甚至到多屏應用,而瀏覽行為的轉變將同步帶動行銷操作及商務應用模式的質變。例如民眾在瀏覽美妝資訊時,有超過五成的民眾習慣用手機裝置查找美妝相關資料,這已扭轉了長久以來習慣使用桌機閱讀文章的網路習慣。

 2014年痞客邦美妝資訊瀏覽行為趨勢調查  

資料來源:2014年痞客邦美妝資訊瀏覽行為趨勢調查

 

類似這樣的網路行為洞察,是當前台灣人才能否跟上國際市場脈動的基礎技能之一,掌握數位趨勢便能掌握市場動態,能躍上國際舞台的人,勢必要培養出敏銳的市場嗅覺。數位相關專業領域學門對台灣教育界來說屬於較為新興的課程學門,擁有豐富基礎知識及實務經驗的專業人士多存在於數位產業之中,若能計畫性提供相關專業課程,將實務經驗導入學校課程中,將有助於學生擁有基礎數位知識,滿足洞察全球化數位市場脈動的基本要件。

 

2.實務經驗缺乏: 

    台灣教育環境偏重學術訓練的知識傳授,相對應地造成學生對於實際就業環境的陌生。也由於學生對數位產業沒有實務經驗,再加上基礎專業知識之不足,經常會發生在校學生或應屆畢業生對數位領域相關職務存有過著太多的想像空間。 

根據人力銀行2015年初發表的調查資料顯示,在選擇未來職業時,資訊科技產業是準大學畢業生心目中的理想投入產業的第一名。資訊科技產業包括電腦軟硬體、網路多媒體、電信通訊等數位相關領域,學生們憑藉新聞媒體上的刻板印象,普遍認定這些產業具備好玩、年輕、創意、自由等特質,進而心生嚮往,產生投身數位產業的興趣。然而這份嚮往經常在畢業生正式成為職場新鮮人後時幻滅。因為學生缺乏社會及職場經驗,導致他們對數位職務的認知主要源自於職務刻板印象或是媒體所包裝出來的產業形象,進而在實際接觸數位工作時,產生理想與實際的巨大差距。 

台灣的職場新鮮人在正式進入職場之後才體認到就業環境的現實面,這點也可從《遠見》雜誌與痞客邦共同發表的「台灣勞資議題觀察報告」中得到印證。報告中指出,一般員工都知道超時工作應該要領取加班費,也知道若發生勞資糾紛要尋求勞基法保護,然而由於職場經驗薄弱,關於就業權益相關議題經常是實際遇到了才會關注,且頂多在網路上匿名討論,對於具體而言該如何申訴、如何爭取權益、如何協商等技巧,一般社會新鮮人並不熟悉。由此可知,實務經驗的缺乏已不僅會影響到職務內容的掌握度,對於工作權益的預先理解也會有所影響。

 

 2015遠見X痞客邦之勞資議題調查  

資料來源:2015遠見X痞客邦之勞資議題調查

 

3. 學生對於職涯的不確定性: 

    學生對於未來職涯的不確定性,也反應在選校因素的矛盾心理上。根據《遠見》雜誌與痞客邦合作發表的調查報導指出,台灣學生雖然憂心畢業即失業,但在選擇未來學校時卻並未積極考慮能幫助提升就業機會及未來發展的因素。例如學校有無提供實習機會、學校有無建教合作機會、學校是否為企業最愛大學等,皆不是學生在選擇就讀學校時的首要考量要素。

 

 2015遠見X痞客邦之就學議題調查  

資料來源:2015遠見X痞客邦之就學議題調查

 

同份報告亦指出,學生在選擇科系時仍會以社會主流價值觀為考量,包括醫療領域、商管領域及設計領域仍是選校首選,此外,也會注意學校的知名度及全國排名。反倒對於各系所在各產業中的發展前景趨勢與未來規劃沒有過多的度關心。

 

 2015遠見X痞客邦之就學議題調查  

資料來源:2015遠見X痞客邦之就學議題調查

 

因此,若能讓學生在就學期間就有接觸數位產業實務工作的機會,或是能透過專業人士的經驗分享縮短學生對未來職場的想像,不僅有助於學生瞭解真實職場的樣貌,學生也能在累積培養自身學科專業的同時,培養時擁有更多元化的整合思維,並且在畢業之前,就增加許多選擇以及跨產業領域的就業選擇整合思維。

 

4. 案例與教材無法跟上產業變化: 

    當數位化思維已內化於全產業的營運環節中,企業組織在營運經營管理及商業應用上無不皆積極導入數位化整合應用。然而在這樣子的數位風潮之下,大至導入雲端運算系統協助企業維運,小至為產品線規劃社群行銷平台擴散口碑影響力。時至今日,各國企業無論在經營管理或商業應用層面上,皆已將數位化整合應用融合於日常營運之中,讓數位成為企業維運的必要元素之一。 

然而目前學校中若有觸及實務案例相關課程,多數停留在經典案例分享或是成功企業介紹,鮮少會出現數位領域的領導企業,就算有,也大多是行銷應用面的案例分享。原因在於,數位產業變化日新月異,技術研發、一日千里,學校老師無法即時以當前熱門案例做分享,自然當然也無從準備起相關案例教材,此外,二來是學界對於數位資源應用於企業營運的重要性之認知,亦與實際產業的數位化程度有所落差。由於缺乏實際且即時的數位產業經營案例,學生鮮少有機會能通盤了解數位產業的企業營運及組織思維特質。 

台灣學子過度重視校園內部相關資訊,而忽略學校應與產業連結的情形,可從PIXinsight大數據資料庫歸納出的「大學代表字」窺見一二。從代表字清單中可以察覺到,無論是明星學府台灣大學或成功大學,或是私立學校東海大學或淡江大學,所有跟學校有關的關鍵字皆與市場動態無直接關係,取而代之的是「研究所」、「校區」、「學費」、「考試」等求學相關關鍵字,顯示出學校相關議題過度聚焦於教育本身,長期下來便很容易與未來的就業市場及相關產業脫節。 

2015遠見X痞客邦之就學議題調查   

資料來源:2015遠見X痞客邦之就學議題調查

 

數位產業的未來人才就在學園中,面對瞬息萬變的產業動態變化,唯有掌握趨勢並傳承經驗才是延續人才資源培養的最佳方式。學校相關教學資源已與數位產業現貌脫鉤,急需即時案例之更新及累積。透過積極走入校園分享產業實務經驗,不僅可將國際數位化案例帶入校園,同時也同步累積相關教材,活絡教育資源。

 

 三、DMA面對數位人才議題責無旁貸 

    面對前述台灣教育界在數位人才培育上所面臨的議題,以及台灣數位產業逐年成長的趨勢,台灣具規模與影響力的數位行銷團體——臺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Digital Marketing Association,以下簡稱DMA)將在今年啟動「數位人才媒合計畫」,透過整合學界與業學界在數位人才議題上的相關資源及討論,為培育台灣數位人才盡一份心力。 

DMA是由台灣數位產業百來家領導企業所組成,協會成立宗旨是致力於逐步完善台灣的網際網路廣告及數位行銷相關市場的經營環境,為台灣相關業者尋求更有利的發展方向。DMA成員各自在數位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專業度高且營運面向完整,包括線上媒體、廣告代理商、廣告購買公司、網路服務公司、行動相關服務等,透過計畫性及系統性地串連數位人才資源,讓台灣數位人才能在產業發展中形成正向循環,一同促進台灣數位人才的培育與發展。 

DMA在「數位人才媒合計畫」下成立四個工作小組,分別是企業組、校園組、培訓組及平台組,各組的主要任務範疇如下: 

 

1.企業組:統整業界需求,定義人才職能 

    透過DMA成員在數位產業領域的影響力及人脈觸角,廣泛蒐集並統整業界對數位人才在技能及特質上的期待,作為人才計畫的基礎。企業組也將整合產業內部的職缺資訊,除了讓職缺資訊更公開,也能更清楚定義企業對數位人才的職能需求,讓外界對於相關工作有更具體認識,進一步地也讓業內人才以及欲跨產業轉職求職者能更了解目前數位產業對於人才需求之現況。 

 

2.校園組:善用社群力量,擴散人才議題 

    校園組將以校園為主要推廣範疇,善用社群擴散特性及數位行銷工具,向在學學生、在校師長及家長們針對數位人才議題進行溝通。包括舉辦校園巡迴講座、網路活動及定期發表社群輿情報告,持續提升校園團體對人才議題的關注度及參與度。除此之外,也將規劃短期實習與企業參訪的機會,讓學生族群在畢業前有接觸數位實務工作的機會,協助有志跨入數位領域的學生提早準備。

 

3.培訓組:串連教育資源,提升人才素質 

    深入瞭解學校在數位課程上的規劃及困難,同時參考業界對數位人才的實際需求,據以規劃一系列數位人才培訓課程,包括行銷企劃、廣告業務、數據分析、營運管理、軟體技術、介面視覺等各式數位產業範疇,提供有意進入數位領域的求職者及轉職者能有更完整及全面的教育訓練,另一方面也提供業內人士在職進修的多樣性選擇,長期而言也能讓學校單位未來在規劃相關教育課程時能有所參考,並且提升數位產業人才專業技能。

 

4.平台組:槓桿技術能力,打造溝通平台 

    發揮DMA成員在數位領域中的技術專業,建置推廣數位人才議題時所需的各式資訊平台與溝通工具。透過技術性支援,讓數位產業企業和數位工作求職者/在職者的意見及觀點可以相互查詢、交流、互動、累積,進而促進人才媒合與流動,也讓有意轉換至數位產業的求職者能夠藉由此平台接觸數位相關的企業以及專業人士。

 

 

四、DMA 人才培育計畫各分組執行規劃: 

    為因應本白皮書所調查的結果以及「數位人才媒合計畫」所成立的目的,DMA 數位人才媒合計畫小組以各會員公司資源及專長,規畫了實際工作執行目標,並落實於各會員公司之間。本計劃的近期目標及規劃,將以人才媒合平台為中心,達到整合企業職能需求、媒合數位人才、提供專業培訓資訊,進一步地希望可以打造數位人才的生態圈,解決數位人才缺口的根本問題。

  

1. 企業組:以統整需求以及定義職能為主要近期目標,以下三方面為目前主要執行方向

 

A. 定期拜訪會員公司瞭解人才缺口實際情況

面對面的與會員公司代表詢問溝通,了解該公司於數位人才缺口上的實際情況,並對平台內其他三大小組提供最實際的產業人才缺口現況。以利隨時調整並減少供給與需求上的落差。

 

B. 配合DMA三大會員分組聚會整合職缺訊息

DMA各分組聚會時出席旁聽,發布小型問卷,依照各組不同定義規劃題目,整理後於平台暨協會官網發佈結果,以各組之屬性整理並發佈,更能凸顯該類別產業分組中之人才缺口及能力落差。

 

C. 溝通強化會員公司主動於平台上刊登職缺意願:

配合上述做法,同步主動邀請各會員公司於平台上刊登職缺需求及職務描述。可增加人

才媒合準確度及資訊新鮮度。長期經營將可提升平台實質貢獻度。

 

2 .校園組:針對產業需求及方向,校園組規劃了五階段任務,具體規劃如下

    A. 經驗傳承

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找出學生族群喜歡的職場達人及意見領袖,同時結合社群輿情洞察工具來掌握最新熱門議題方向,再將兩者以校園巡迴演講的方式,傳遞給校園族群。例如舉辦「火焰講座」,邀請職場達人或企業主管針對數位人才議題進行系列演講,如同傳遞聖火般把熱情和初衷透過故事一棒一場地傳遞下去,也提供學生族群與業界人士面對面的接觸機會。 

B.引導議題

透過社群口碑檢測團隊廣泛蒐集並洞察各大社群平台的熱門議題,並結合大數據資料庫系統化描繪出社群輪廓,再融合DMA成員們豐富的數位職場經驗,落實撰寫成數位人才議題相關的專欄文章與報導,作為引導社群輿論走向的議題風向球。 

C. 建立資料

台灣學生是網路原住民,對網路平台有著相當高的依賴性及接受度。針對學生族群規劃一系列新奇好玩的網路活動,將數位人才議題置入活動遊戲中,讓學生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瞭解議題內容,並運用社群口碑力量自動擴散議題,同時間DMA大數據資料團隊也會同步分析及追蹤活動間所蒐集到的資訊,作為未來系列活動的優化基礎。

D. 交流互動

將社群上所有關於數位人才議題的文章及熱門話題彙整至數位平台,透過策展的方式提供台灣數位產業最新數位人才職缺訊息及求才方向,並邀請網路名人及講師進駐平台撰文分享,同時提供學生短期實習、企業參訪等貼近數位實務的機會。透過建置台灣數位人才議題之校園專館平台,可讓網路業者和台灣學生獲得重要資訊,並使雙方得以在單一平台上進行交流互動。 

E. 資訊傳遞

利用大數據資料庫比對結果,鎖定學生族群的瀏覽情境及熱門議題關鍵字,讓學生在瀏覽及搜尋數位人才相關文章時,能獲得訊息推薦或相關廣告。例如文章中可置入「數位、就業」等關鍵字,提高相關議題文章被推薦的機率,有效提升議題關注度,並達到精準溝通的效益。

 

3. 培育組:主要培訓計畫執行將由串聯專業培訓單位開始,並整合協會各組資源投入校園授課規劃及平台的培訓專區建置 

A.資訊串接

於平台建置完成後,與民間各培訓單位進行資訊交流,進一步提供有志投入數位產業之人才能有完整且專業的數位培訓。 

B. 校園授課

與學校洽談長期的課程規劃,並邀請會員公司安排講師至學校授課,一方面讓學生能提早暸解業界實務面操作,另一方面亦可提昇會員公司於學界的聲量。同時,參與學校的課程審查,藉由直接著手課程規劃,讓學校老師的授課內容能更幫助學生進入產業。 

C. 課程規劃

視產業發展及會員公司需求,由協會規劃系列課程,讓想進入產業的求職/轉職者,能有學習的機會及管道,亦讓會員公司能有訓練好的人才,以彌補供給不足的數位人才短缺狀況。

 

4. 平台組:主要工作為根據以上三組的溝通與服務需求,建置完整規劃平台,目的在於利用網路的便利性與結構性提供會員公司與人才之間更加無縫接軌的人才媒合平台。 

A. 數位人才相關訊息

打造人才相關訊息露出功能,讓企業與人才可以快速地更新、閱讀相關訊息,為企業主與人才創造最為便利的訊息溝通管。 

B.  DMA會員公司職缺訊息

整合DMA會員公司相關職缺及聯絡資訊,以結構化的方式作為職能與職缺的媒合方式,提供產業產業與人才有一標準化的參考訊息,也讓人才與企業能夠快速媒合。 

C. 培育單位交流資訊

利用網路的通透性,協助培訓組在做培訓機構串接時能夠達到最有效率的連結。且在提

供數位學習單位資訊時,也同時讓在學人才、數位人才、轉職人才能最完整快速地了解

目前業界所篩選出最專業的培訓單位資訊。 

D. 數位人才職缺定義

以專業的角度定義人才與職缺,並且結構化的提供企業與學校數位人才基礎分類,可使企業對於數位人才的職能定義更加了解,讓有志投入數位工作者,能更有目標的學習並充實所需的專業技能。

 

五、結語 

    作為臺灣數位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組織,對於台灣數位人才短缺的現況感受深切。希望藉由「數位人才媒合計畫」的推動,不僅能因此建立起整合跨企業資源的人才水庫,更期許接下來臺灣數位人才的實力能躍上國際舞台,最終正向回饋至台灣數位產業價值鏈中,引領產業邁向永續經營發展。

 

平台網址: Http://hunter.dma.org.tw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數位人才媒和 白皮書
    全站熱搜

    DMA數位人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